研学旅行的目的是什么
利用当地已有的自然条件,给孩子创造一个不同的氛围,可以是人文的,自然的,历史的等多维度的角度来帮助孩子多元化的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
研学旅行根据学校区域的特色、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各学科的授课内容,通过学生组织集体旅行,使校园饮食的集中方式与平时不同,在生活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加深自然与文化的亲近感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研究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在研讨会上,以学年为单位,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小组活动,在老师和指导人员的指导下,决定主题,面向授课,动手,以中学的形式一起体验,集体活动,互相写讨论会的日志,制作研讨会的总结报告。
研学旅行将教科书知识与现实相结合,让历史上的人物更加充满“烟花之气”,可以触摸、感受到。在旅行过程中,我们寻找古人的足迹,寻找历史文化的遗迹,当原一些教科书上通过文字感受到的风景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对正文的了解也会变得更深刻。经过漫长的一个学期的封闭学习,让孩子放松心情,适当的放松和调节,松弛有路,可以使学习更有效率。
研学旅行的意义
对国家来说,这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和发展纲要》的行动,是对公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也是拓宽旅游发展空间的重要举措。
从学校层面来说,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旅游业态的角度看,研学旅行更加关注目的地的文化旅游资源,是一种满足自我提升需求的高层次文化旅游。
对学生来说,学生是研学旅行的主体。研学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接触社会和自然,在旅游体验中学习和锻炼,提升自我。
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让孩子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促进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旅行期间远离家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锻炼孩子们独立自主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动手做一些之前没有做过的事,有利于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利于满足学生们暑期的旅游需求,培养学生的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
五大基本要素
研学教师
学生与教师永远是教育的核心,不管教学形式如何,教师始终是影响教学结果的直接因素。国家旅游局出台《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中规定应至少为每个研学旅行团队配置一名研学导师,研学导师负责制定研学旅行教育工作计划。
研学旅行的教师要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引导学生获取最直接的感受与知识,而不是和传统的教学一样获取间接知识,这对带队教师的个人能力要求很高。教师不仅需要创新的教育思维、强大的掌控能力,还要有深厚的教学素养,教学收放合理、不疾不徐。教师要在旅行过程中结合活动内容、参观地区设置教学内容,通过一个个小的学习内容设计来逐渐烘托出大的学习主题,同时还要负责学生团队的日常管理工作。
研学课程
《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中将研学旅行按照资源类型分为知识科普型、自然观赏型、体验考察型、励志拓展型、文化康乐型。这样的分类对研学课程的开发有指导意义,不同类型的课程也对应着不同的资源要求。
研学旅行的课程往往与教师联系紧密,它包括的内容很多也很细,围绕一次研学旅行的核心主题,要设计线路、行程,每一个流程的学习目标与计划,应该归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大分类里,一个完整的研学旅行课程比基地课程更复杂,可以看成是一个系列主题的基地课程。
研学基地
在研学旅行中,如果能有一段一两天的基地学习行程是十分有意义的,不仅能让学生体验一下基地式的集体生活,还能让看起来松散的旅行行程更加充实。
目前来说基地的场馆设施与教学设施都越来越成熟,好的基地能够提供给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与最真实的学习环境,这些是景点和公共设施无法提供的。基地的行程能更加凸显“研学”的重要性,基地与旅游景点搭配,能让学习与旅行游玩达成一个平衡。
不同地区的基地课程特色通常与当地的环境吻合,选择一条研学旅行线路,主题可能是人文历史、科技魅力、自然环境,在旅行中除了欣赏沿途风景,去基地体验符合主题的教学课程更能达到研学的目的。
研学线路
研学线路包括计划的活动地点、交通、住宿等。从合理、安全的角度对研学线路的设计进行了规定,距离合适,旅程连贯、紧凑,保证学生的安全、学习体验良好。
从教学设计上看,研学线路要围绕主题,设计沿途较为合适的活动地点,可以是景点、基地、博物馆等。所选地点要在格调上与主题具有一致性,不能偏离主题太远。一条好的研学旅行线路可以看出设计者的用心与对教学的理解,如何通过旅行的深入来循序渐进地达成教学目的是线路设计者要考虑的。
安全管理
对于研学旅行来说,保证学生及教师人身安全是基础,一切都应该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安全管理也是《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中一大重要的部分。
其中要求主办方、承办方及供应商针对研学旅行活动,分别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构建完善有效的安全防控机制。明确安全管理责任人员及其工作职责,在研学旅行活动过程中安排安全管理人员随团开展安全管理工作。还要准备地震、火灾、食品卫生、治安事件、设施设备突发故障等在内的各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对工作人员与学生,需要提前进行安全教育,提供安全防控教育知识读本,召开行前说明会。在旅行过程中教师要严格监督学生服从领导、遵守规则。只有每一个参与者都意识到自身承担的安全责任,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同时也保证在危险发生时将损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