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清宫春节习俗

清宫春节习俗
  清代宫廷节令礼仪与民俗学的关系至为密切。满族民俗对清代宫廷节令文化有着深刻影响。不同的是,进入宫廷的满族民俗礼仪被穿上精致的外衣,赋予浓厚的贵族色彩。

满族民间隆重的春节习俗

满族民间极重视春节,在腊月里即开始操办,用黏高粱米蒸年糕、烙黏火烧。用一根木杆,以年糕的黏性,将几个纸条粘在脊檀上。然后把年糕摆在祖宗板前,烧达子香,全家磕头后围坐在大锅盖的周围吃年糕,以示追忆祖辈。

腊月十五之后,选一日宰杀年猪,以此猪祭祀祖先和已故亲人。年猪不许有杂毛,宰杀之前先用酒灌猪的耳朵,耳朵抖动了,意为祖先已领受了;如猪耳朵未动,全家人需跪地祷告,直到猪耳朵动了才开始宰杀。杀猪时用左手,猪杀死后剁成八大块,摆在祖宗牌位之前,再烧达子香,全家磕头。

吃头一顿肉时,全家人要围坐锅盖前食用。腊月三十这天,家家还要竖起五六米高的索伦杆子,杆顶上安一方形的锡斗,斗里盛放猪的五脏,供乌鸦、喜鹊食用。腊月三十晚上要点燃索伦杆上的灯笼,一直点到正月十五,彻夜不熄。此外,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以求吉利。

清代历法是以我国农历计算的,那个时候的“元旦”就是现在的“春节”。“元旦”前一夜,就是除夕。受满族民俗和中华传统文化影响,每年进入腊月,皇宫上下就纷纷忙碌起来,充满节日气氛。

满族味十足的皇宫新春盛典

关于满族兴起初期春节的情形,《建州纪程图记》中记录的大体情形是:“元旦”上午,努尔哈赤把兄弟子侄、姻亲、心腹将领及一些外来宾客召集到自家院落客厅,众人都穿着最漂亮的服装,环绕在他的周围。宴会开始,酒过数巡,海西女真乌喇部部长布占泰首先离席起舞为大家助兴。随后努尔哈赤也离开座位,自弹琵琶,耸动其身,边奏边舞,众人也随兴起舞,屋内外有人弹琵琶、吹洞箫、刮柳箕伴奏,室内参宴者环立四周,拍手唱曲。由此看出满族早期风俗中,在春节之际阖族共欢、上下同庆、载歌载舞,其乐融融。

在对皇太极时期沈阳满族宫廷春节典礼的记载中,已很少再见到以上自然豪放的热闹场景,不过,即使被政治性和等级差别很强的“宫廷礼仪” 所掩盖,从中仍可看出后金汗国都城中新春庆典独特的民族风格。“元旦”当日清晨,国中的诸王大臣们早在天亮前就已等候在大政殿广场上,准备随皇帝到建在都城东门外的堂子祭天。所谓“堂子”,是满族人按照萨满信仰祭祀天神的场所,一般是每个大家族设有一处,后金迁都沈阳后只保留了一座,专供代表国家祭天之用,包括圆殿、亭式殿等几座建筑,分别用来祭祀不同的神灵。这些神都用满语称呼,最重要的一位是天神“阿布凯恩都哩”,和许多其他神祇一样,最早在部落制时代就已经是满族人普遍崇拜的对象了。祭祀的仪式很复杂也很神秘,全部祝词都是用满文,其间还有萨满边唱边舞,其大意一是颂扬神的功德与法力,更重要的是祈求在新的一年里能赐福于皇帝和他的臣民。

堂子祭结束后,皇帝还要回到清宁宫,举行另一项同样是属于萨满教信仰范畴的重要祭神仪式。清宁宫是皇宫中的“正室”,与民间一样在西墙设有神位。如果说在堂子举行的祭典是“国祭”的话,在清宁宫里举行的也可以说成是爱新觉罗皇族的“家祭”,祭祀的对象主要是部落神和祖先神。

两项祭祀结束后,皇帝来到大政殿升座宝座,王公大臣开始进表文行礼叩拜。排在最前面的是诸王贝勒,他们都是皇帝的兄弟子侄,其次是满洲正黄旗、镶黄旗、正红旗、正白旗、镶红旗、镶白旗、镶蓝旗、正蓝旗和汉军、蒙古各旗的固山额真(旗主)依次率本旗官员上殿行礼。然后是专程前来盛京(沈阳)向皇太极朝贺进贡的蒙古各部贵州上前行礼。在向皇帝祝贺新春的同时,来朝贺的各旗及蒙古贵族、汉军官员还要进献金银绸缎、衣物毛皮、马匹鞍辔等新年礼物。这些礼品分别陈列在各旗旗亭之前,同样,仪式结束后皇帝赏赐给各级官员和蒙古贵族的物品也要如此陈列。此时的大政殿广场犹如一个珍稀物品展览会,珠光宝气,琳琅满目,更增添了节日气氛。

大政殿广场上的新年宴会

典礼中最能体现欢庆气氛和民族风俗的是君臣同乐的大型筵宴。朝贺新春仪式之后,皇帝回宫稍事休息,再回到大政殿,宴会便正式开始了。皇帝和王公贵族坐在大政殿内外,其他官员则在本旗旗亭前就座。除了皇帝坐在宝座上之外,王公官员们都是按照满族人传统自带毛皮坐褥席地而坐。宴会开始后,各旗亭前支起大锅,就地开宴。从当时文献的记载中可知,宴会所用的食品,以野猪、鹿等兽肉为主。比如《满文老档》中记载天聪六年(1632)“元旦”大政殿筵宴的规模是:每旗各设席10桌,用鹅5只,八旗共设80桌,鹅40只,加上总兵官以上的高级官员另设20桌、鹅20只,总共100桌。每桌备烧酒一大坛,共100坛。这还不包括皇帝、王公和蒙古贵族宴桌的数目在内。另一件档案中记载,崇德四年(1639)“元旦”大宴用了母野猪8头、鹿22只、狍子70 只、酸奶烧酒20瓶,平常酒80瓶,茶24桶,算起来也是100只兽、100瓶酒。

宴会上还有庆祝新年的各种表演,史书记载中称为“百戏”或上演各种“玩艺儿”。当时宫廷并无专门演出机构,演出节目多是由民间演员“入宫献艺”。具体种类包括器乐伴奏的歌舞以及摔跤(时称角抵)、杂技等。如崇德四年(1639)档案中提到的参加新春宴会演出者就有在木头上打跟头的高丽人、在地上打跟头的高丽人、骑木马者、歌唱者、作瓦尔喀(东海女真部落之一)舞者,弹满洲三弦、琵琶者,箫、胡琴手,打小跟头者。作舞高丽妇女、扮大鬼脸者、扮女鬼脸者、踢缸汉人妇女、踏独绳汉人妇女、含刀者、跳高汉人、登梯作舞汉人女童、弹汉人三弦琵琶歌唱者、执盘作舞汉人、扮汉人妇女鬼脸者、扮熊者、扮猴者、唱戏者、踩轮汉人等等。按照满族传统,这种演出属于为宴会助兴性质,所以尽管很杂、艺术水平也不高,用以烘托新年庆典热烈气氛却恰到好处。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一种称作“扮鬼脸”的表演,这是满族民间十分流行的一种兼具舞蹈和游艺性质的游戏。俗称“玛虎”,满语意为“皮制面具”,也可译为“鬼脸”,民间俗称为“马虎子”或“妈猴子”。表演者戴面具扮成野兽或鬼怪,跳跃舞蹈,再由扮作猎人者与其周旋打斗,最后战而胜之,很有狩猎民族的特色。

更令人感兴趣的是,距此一百多年后的乾隆、嘉庆、道光皇帝东巡盛京期间,几乎每次都在大政殿广场举行包括类似规模筵宴、表演在内的典礼,当然并不是为了庆祝新年,而是祝贺皇帝重回故乡、谒陵礼成。宴间尽管已没有那些走钢丝、踢缸之类的民间杂耍,但戴面具的“玛虎”表演仍被保留,只不过名称已改为“庆隆舞”“扬烈舞”,所饰演的得胜者身份,也从民间猎人变成了八旗将士。乾隆皇帝还亲自为这个在原场地表演的舞蹈写了10首伴唱歌词,作为对祖先开国创业功绩的颂扬和纪念。

皇帝几点吃饺子?

民间“元旦”吃饺子是在子夜时分,“元旦”子时,清朝的皇帝要在正寝宫中朝祭夕祭神位前点香行礼,祭祖礼佛,要到夜里三点结束一切祭拜仪式后才吃饺子。

清宫中的春联和门神:清代宫廷每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于各处张挂春联并于次年正月下旬撤去。为什么是挂而不是贴呢?这是因为这样不仅用起来干净,而且如果保存得法的话,可以多次使用。春联以白纸或白绢书写,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书法最初用满文,清中叶后用汉字。张挂春联,无疑给年节创造了一种氛围。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之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 ”

盛京皇宫的“门神”

每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规定在清宫各处张挂门神,于第二年二月初三日撤下贮存库中。挂门神也是民间流传已久的风俗。据汉应勋《风俗通》讲,黄帝时期的书中曾记载,上古神荼、郁垒两兄弟,专管百鬼,遇有害人的恶鬼必捉之喂虎。战国时期即有刻桃木为神荼、郁垒形,悬挂门旁,以镇百鬼。到了唐代,唐太宗生病,夜里梦鬼来扰,于是命秦叔宝、尉迟敬德两将军,装立于门外,一夜无事。乃令画此二人像挂于门上,于是两位将军亦成为辟邪的门神。清宫所挂门神均先装裱在安有铜饰件的框内,在粗绢或布上绘制,用黄绫沿边。外朝等处,由工部、内务府督同匠役人等张挂;内廷等处,由门神库太监报宫殿监,再由宫殿监传营造司首领太监,至各门各宫张挂。所绘门神有四种,即金武门神、五谷丰登文门神、福寿双全仙子门神、童子门神等。

沈阳故宫现存福禄门神七幅,娃娃门神(又称童子门神)四幅,判子门神一对。盛京皇宫的这些门神几乎全部接受了中原文化习俗的影响,从有历史记载的乾隆八年,清高宗首次东巡盛京后遵奉谕旨装饰祖宗宫殿贴挂门神、门对,可以看出,其在清代盛京皇宫使用了二百多年,已经成为满族文化习俗的一部分。

满族春节写对联,对联例用白纸。使用白纸春联,是满族文化习俗的一个明显特点。这源于满族尚白的习俗。清入关后,在北京地区生活的满族受中原习俗的影响,逐渐以为白色不吉,才在原有习俗的基础上加以改变,白对联上镶上了蓝或红色的边。《燕京岁时记》说春联“惟内廷及宗室王公等例用白纸、缘以红边、蓝边”。宫廷富贵人家对联贴在箅子上,词句堂皇典雅,书法优美,年年春节可以悬挂,不须更换。

相关推荐

  • 少数民族有哪些

    少数民族有哪些

    少数民族,说明,,主体,羌族,满族,佤族,水族,纳西族,壮族,第二,柯尔克孜族,回族,少数民族主要有:壮族、回族、满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土家族、藏族、蒙古族、侗族、布依族、瑶族、白族、朝鲜族、哈尼族、黎族、哈萨克族、傣族、畲族、傈僳族、东乡族、仡佬族、拉祜族、佤族、水族、纳西族、羌族、土族、仫佬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景颇族、达斡尔族、撒拉族、布朗族、毛南族、塔吉克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鄂温克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保安族、俄...

  • “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妃子是谁?

    “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妃子是谁?

    “一骑红尘妃子笑”,妃子,,岭南,华清宫,紧闭,行宫,广陵,百官,至马,缢死,献精,宫外,杨玉环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杜牧 〔唐代〕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向读者展现了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壮丽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

  • “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妃子是谁

    “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妃子是谁

    一骑红尘妃子笑,妃子,科普,,玉环,华清宫,取名为,兴平县,命力,王李,开元,贡品,池边,山西永济,杨玉环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妃子是杨玉环,一骑红尘妃子笑出自于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杨玉环(719年6月22日—756年7月15日),号太真,蒲州永乐(近山西永济芮城)人。唐朝时期后妃、宫廷音乐家、舞蹈家、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追封齐国公杨玄琰之女,宰相杨国忠堂妹。性格婉顺,姿质丰艳,擅长歌舞,通晓音律。嫁给唐玄宗李隆基之子、寿王李瑁...

  • 重阳节习俗辞青的寓意是什么?

    重阳节习俗辞青的寓意是什么?

    蚂蚁庄园,,茱萸,老人,适合,高山,青草,传统文化,秋季,活动,会越,重阳节,辞别青绿重阳节习俗辞青的寓意是辞别青绿。重阳节之所以称之为“辞青”,其实有告别青草的意思,秋季来临,到了丰收的季节,随着霜降的来临,植物的叶片开始变成金黄,而青草的绿色会越来越少,会随着每一次外出旅游,见到的青色会越来越少,所以把重阳外出旅游称之为“辞青”。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重阳节源于天象崇拜,是上古时代秋季丰收后祭祀演变而来的,是纪念...

  • 满族和汉族有什么区别

    满族和汉族有什么区别

    满族和汉族的区别,,满族,乌苏里江,合一,汉语,女真,游和,盛京,畜牧,贡物,赫图阿拉,满族与汉族的区别:一、从语言上看,满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虽然现在绝大多数的满族人都使用了汉语,可是在做划分的时候仍然将满族划分为和汉族不同语系的民族。满语属于满-通古斯语系。二、从生活习俗上看,满族和汉族有明显的区别。现今的人总是用历史上满族的生活风俗来和今天的满族进行比较,说什么满族以前是有辫子的,而今天没有了,满族以前的服饰和今天的不一样,饮食...

  • 青城山在什么地方

    青城山在什么地方

    青城山,位置,,青城,老君,建福宫,上清宫,西南,景区,重建,第一峰,成都市,东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西南方向青城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西南方向,这里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的主体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真龙门派圣地,十大洞天之一,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五大仙山之一,成都十景之一。...

  • 骆驼祥子是什么年代的

    骆驼祥子是什么年代的

    骆驼祥子,年代,,骆驼,满族,小杨家胡同,语言,在北京,西城,羊圈胡同,旗人,拉上,再买,二十年代末期《骆驼祥子》是二十年代末期。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189...

  • 世俗什么意思

    世俗什么意思

    汉语,是一个,世俗,风俗习惯,什么意思,世俗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ì sú,指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世间不知变通的、拘泥的习俗。俗人,普通人;流俗;庸俗。世俗一般和清高相对应,世俗就是喜欢人世间的红尘,留恋吃喝玩乐,爱凑热闹,有时还很势利眼,不太顾忌面子,不会有太伟大的表现或者很突出的品质,甚至很有小人的特点,整体上印象就是脱不了红尘中的凡事俗情。...

  • 年糕用什么做的

    年糕用什么做的

    糯米,做的,江南,北方,特产,年糕是用大米或糯米做的。年糕多用糯米磨粉制成,而糯米是江南的特产,在北方有糯米那样黏性的谷物,古来首推黏黍。这种黍脱壳磨粉,加水蒸熟后,又黄、又粘、而且还甜,是黄河流域人民庆祝丰收的美食。其制作方法是,将糯米粉用绢罗筛过后,加水、蜜和成硬一点的面团,将枣和栗子等贴在粉团上,用箬叶裹起蒸熟即成。这种糯米糕点颇具中原特色。用大米制作年糕的代表是弋阳年糕,弋阳年糕以弋阳大禾谷米为原料,采用“三蒸两百锤”的独特工艺制作...

  • 过年要干什么?

    过年要干什么?

    饺子,打扮,衣服,窗花,走亲访友,过年要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年画,守岁,放鞭炮,拜年 压岁钱蒸,年糕,饺子。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

  • 新疆人为什么不过春节

    新疆人为什么不过春节

    肉孜节,新疆人,伊斯兰教,古尔邦节,开斋节,新疆人不是不过春节,而是和我们的春节不一样。新疆同胞的新年(古尔邦节)是按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肉孜节(开斋节)后七十天左右,也是新疆人的新年。新疆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日期是按回历计算的,每年都在移动,因此有时是在冬季,有时则是在夏天或其它季节,在节日及喜庆的日子里举行“麦西莱甫”等各种娱乐体育活动。...

  • 中国春节的传统活动有哪些

    中国春节的传统活动有哪些

    活动,中国,年夜饭,给小孩,有哪些,中国春节的传统活动有:拜年、贴春联、放爆竹、发红包、舞龙舞狮、家庭团聚、年夜饭、长辈也会给小孩发压岁钱。中国春节的传统活动最重要的是祭祖,缅怀自己的祖先,激励后人。。迎新年的活动,远在腊八后就筹备了,如买年货、写对联、做年糕等。无论过节还是喜庆,都祈求富贵平安、亲人团聚。春节更不例外,外出者纷纷归来,家家户户要吃团圆饭,饮屠苏酒,以示家庭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