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满族丧葬习俗

满族丧葬习俗

满族丧葬习俗 满族丧葬中,有所谓 烧饭 之礼俗。辽金时女真人就有将 其祭祀饮食之物尽焚之 的烧饭之俗。沈阳满族沿袭此俗,富贵人家还有将生前所御狗、马焚烧的。以后,努尔哈赤、皇太极等统治者一再告诫要节省食物器用,除烧饭外,也不再焚烧狗马,只将生前所用狗、马率至坟前火堆旁,用鞭棍催打狗马从火堆上奔跳过去就可以了。
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的丧葬,仍有殉葬之恶俗。此俗亦系沿袭自辽金女真奴隶主贵族 生焚所宠奴婢、所乘鞍马以殉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的故俗。努尔哈赤死,有大妃乌喇纳喇氏、庶妃代音察、阿迹根三人从殉,虽然其中不无政治斗争的需要,却反映着殉葬的陋俗;皇太极死,亦有二个亲信侍卫从死。此恶俗,在满族入关后逐渐消失,沈阳满族以后也不再保留此俗。
入葬后,丧家门外不设殃榜(一般汉族在门外设殃榜。所谓殃榜,是由阴阳算命先生开列的含殓日、生辰日、回煞日、避忌日),三日领魂不返家,寄送土地庙。服丧期间,丧家男女以白布袍带为丧服。葬前,带垂至前胸;葬后,男挽于腰间,女戴 包头 。百日内,起居不释白,男截发,冠不缀缨;女剪发,头不戴簪花。
清帝王因政务繁忙,受汉族影响,皇太极之丧规定 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释服 。老皇帝死,新皇继位,虽在丧期,临朝大典时仍要求官员 冠宜缀缨 。
一般满族人家,百日内起居不释白。至百日,备香楮祭品到坟前敬奠,脱去孝服,称之 释服 。三年内,男不穿红衣,女不戴簪花,保留着满族的古制。
满族有清明上坟插 佛托 之俗。此 佛托 大多为柳枝插上苞米核子,上贴五彩纸,插在坟上,意为 坟花 ,寄托哀思。
进入二十世纪,丧葬旧制有所改革,一个时期曾袭用汉俗,但丧服之制仍保留下来。解放后,又能了进一步的改变,现在丧葬旧制已不见了,代之以火葬和追悼仪式。
未出嫁且未梳头的女儿、孙女,用长孝带围一宽箍,结于头后,下垂脊背。至于孝服的吐边、收边,与旗籍大致相同。
旗人丧服和汉人丧服 丧礼在北京有种种的分别,丧服也因之有了不同。满蒙丧服最轻(内务府三旗尤轻),汉军较重,汉人最重。以前是一望便知是某族人的,近年旗人羼合汉礼,才渐渐不易区别。
满蒙的丧服
旗族人因大小有个一官半职,虽只是一名 马甲 ,只有二两银子钱粮,也不免有些官派,丧服便也官样起来。满蒙旗族男子丧服,穿 四开启孝袍子 (启念作 器儿 ,即会典所谓袍几裾),小领钮扣和大褂一样,除左右开启外,前后还有两开启和袍褂的袍子一样。父母以至祖、曾等直系尊亲穿 大庄粗布 孝袍,衣边外吐,谓之 吐边孝 。不钉钮扣,只钉布条,系粗布孝带。头戴青布小帽,只安青线帽顶,不用白帽结,足穿青布靴(后改青布鞋),鞋上也不蒙白布。孝服至轻,除孝袍吐边外,几乎看不出是亲丧来。本族人丁,孝袍用 绒花粗布 缝制,唯胞侄为胞叔服孝也应穿大庄粗布孝袍,一切全和儿子为父母穿孝一样,分别只在领子。子用白领,侄用青布领。凡穿绒花粗布孝袍的,可以不系布条而钉纽袢。外甥为舅父母、姨父母,亲家儿对亲翁母,婿对岳父母皆应穿漂白洋布孝袍,是为孝服中最轻的。但如甥舅和翁婿本人家中已无尊长老亲,也可穿绒花粗布孝袍。以前穿漂白洋布孝袍的,纽袢全用广扣铜钮扣。婿为岳父母服丧并穿石青马褂(绸布均可),腰系凉带,带活计(即 跟头褡裢 、 表绢 、 扇套 等物)。
甥婿所穿洋布孝袍,皆用蓝绸卷头、挽袖,甥婿的区分,只在马褂的有无。以前办丧事并没有递送纸花的办法,一律全送孝带。至亲送绒花粗布孝带,远亲或朋情友好送漂白洋布孝带,所以早年到人家吊祭,该穿孝袍的全散腰不系带,只等在灵前行过礼后丧家必用铜茶盘,双手送过孝带来,并说 您给免免罪 ,谓之 递孝 。朋情不穿孝袍的也递孝带,至亲过 探丧 的,在人死未大殓以前来探丧时,即送过孝带。丧家富足还有对至近戚友送孝布的办法。朋友穿孝没有一定规矩,只看感情。其中义子为义父母穿绒花粗布孝袍的占多数。
满蒙旗族妇女的孝服,近年尤其不可多见,孝袍和男子没有大的分别,只孝袍不留开启,孝带系在腰中,并由肩上背过背后(以死者的性别分男左女右)。旗族妇女因都梳 两把头 ,所以有 拆头撂辫 和 不拆头撂辫 的分别,又有 拆头撂单辫 和 拆头撂双辫 的不同。妇女最重的孝服是为自己的丈夫穿孝。夫死,妻应摘去两把头,拆开头□和燕尾,另扎一个大把,用青线扎把,将大把分为两绺,编成两个小辫,辫梢散开不系辫绳。头把上安白骨扁方(内务府人用铜扁方),长只三四寸,用发绕住将辫撂在脑后,然后用大庄粗布包头带子将头上缠好,结于头后用针卡住,所余带子头即垂在身后,太长的可以拴在腰带上,这叫作 拆头撂双辫 。儿媳为翁姑服丧也同样拆头撂辫,只撂一个辫,可以用青头绳系辫梢,翁死撂左辫,姑死撂右辫,这叫作 拆头撂单辫 。扁方可用银或白铜质而较长一点的(扁方以骨质为孝重,银、铜以短为孝重)。侄媳及近族女性用长两把头扁方,并可戴耳挖首饰。耳环也有区别:妻光耳,媳系青线,侄媳可以戴白银圈。
所有拆头撂辫的,在接三之日,娘家人必要在此伺候,等送三走后,即由娘家人代将撂辫梳上,至接三次日,再将辫子撂下,只妻子不再撂下双辫,只撂左边单辫。其余诸人也照旧撂下,只等出殡下葬之日在茔地梳上,便永远不再撂下,专候百日脱孝(侄媳六十日或五七、三七不等)。极远族媳辈孝妆不拆头撂辫,仍梳两把头,将左或右一把拆开(系指头发两把头)以死者男左女右为分,梳一小辫。头上用绒花粗布作包头,白头首饰。亲家媳妇和甥妇用漂白洋布盘俩双十字,交叉在两把头上,脑门不围箍,戴点翠首饰,也可以用青布将黄首饰包扎代用。内侄媳妇不拆头也不撂辫,但用绒花粗布包头,作交叉十字,并将脑门箍着,以示和撂辫及洋布的区别。凡拆头撂辫的,都应有跪灵陪孝的义务,甚至出殡后各回自宅也按着定制穿孝。
旗籍的丧礼由清中叶以后事事讲排场,礼节仪式虽极其隆重,哀痛的表示较比汉人却薄得多了。孝子除孝服外,内衣是不注意更换的。孝期是为母亲服三年丧,为父亲服二十七个月丧。只在百日之内穿孝袍,过百日即换青衣,以至除服,并没有穿白一年、穿灰青各一年的丧制。尤其出阁的闺女,孝服更轻,和甥妇差不多,外孙也不跪灵,这个原因是根据清代帝室对于外戚 尊而不亲 的缘故。
汉军八旗编入的成份很复杂,大部是明代居住满洲的汉人及入关后编入的河北、山东各地的汉人。此外还有清真教入汉军旗的(如黄、马、金、邓等八家回民),俄国阿拉巴金人、朝鲜人、安南人、金川人等都包括在汉军旗内。因此,汉军旗人的丧礼在清初时各自不同。沿至清末除回八家尚守天方教礼,俄罗斯牛录下旗民还守东正教礼外,其余的和满蒙旗已大致一样了。
沈阳满族之家,有祭祀或喜庆事,要杀牲吃福肉,要请亲朋作客,让于南炕上坐。家人要将福肉敬献尊长客人。肉是白煮,不准加盐,特别嫩美,客人用刀片吃,佐以咸、酸菜、酱。客人进门向神主叩头,转身入座吃福肉,吃完就走不准道谢和擦嘴,否则是对主人不尊重。农村有年节杀牲祭祀请亲朋宾客吃福肉之习。供方子肉为四时吉庆;供鱼为吉庆有余;供粉花是保佑后辈发家;供大葱要剪去葱根,扎成一把,标志着本家后辈聪明伶俐,光宗耀祖。

相关推荐

  • 少数民族有哪些

    少数民族有哪些

    少数民族,说明,,主体,羌族,满族,佤族,水族,纳西族,壮族,第二,柯尔克孜族,回族,少数民族主要有:壮族、回族、满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土家族、藏族、蒙古族、侗族、布依族、瑶族、白族、朝鲜族、哈尼族、黎族、哈萨克族、傣族、畲族、傈僳族、东乡族、仡佬族、拉祜族、佤族、水族、纳西族、羌族、土族、仫佬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景颇族、达斡尔族、撒拉族、布朗族、毛南族、塔吉克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鄂温克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保安族、俄...

  • 呼叫发生前转和受限啥意思

    呼叫发生前转和受限啥意思

    呼叫,受限,,登记,命令,业务,用户,类型,参数,修改,模块,方法,台上,呼叫发生前转和受限表示您的电话被对方设置了呼叫转移或者拦截功能,也就是被拉入黑名单了。你的呼叫发生转移并且呼叫受限是在不应答的时候把来电转移到指定手机上。呼叫限制是设定了限制的号码以后就不能打某种类型的号码。用户没有开通国际长途功能,拨打国外电话,就会出现这个提示。呼叫前转业务的登记方法 登记无条件前转的方法有三种,但事先都要给A用户开通无条件前转的新业务权限。(1...

  • 皇太极一共有多少个妃子?

    皇太极一共有多少个妃子?

    皇太极,妃子,,蒙古,福临,科尔沁,太极,盛京,清宁宫,初期,噶尔,永福,福晋,15个皇太极一共有15个妃子,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元妃、孝端文皇后、敏惠恭和元妃和孝庄文皇后。其中元妃是皇太极的原配,她在明万历35年的时候嫁给了皇太极,为皇太极生下了一个孩子后在二十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去世之后皇太极也没有追封她为皇后,所以她的称呼是元妃。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又译黄台吉 、洪太主。清太祖爱新觉罗...

  • 重阳节习俗辞青的寓意是什么?

    重阳节习俗辞青的寓意是什么?

    蚂蚁庄园,,茱萸,老人,适合,高山,青草,传统文化,秋季,活动,会越,重阳节,辞别青绿重阳节习俗辞青的寓意是辞别青绿。重阳节之所以称之为“辞青”,其实有告别青草的意思,秋季来临,到了丰收的季节,随着霜降的来临,植物的叶片开始变成金黄,而青草的绿色会越来越少,会随着每一次外出旅游,见到的青色会越来越少,所以把重阳外出旅游称之为“辞青”。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重阳节源于天象崇拜,是上古时代秋季丰收后祭祀演变而来的,是纪念...

  • 满族和汉族有什么区别

    满族和汉族有什么区别

    满族和汉族的区别,,满族,乌苏里江,合一,汉语,女真,游和,盛京,畜牧,贡物,赫图阿拉,满族与汉族的区别:一、从语言上看,满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虽然现在绝大多数的满族人都使用了汉语,可是在做划分的时候仍然将满族划分为和汉族不同语系的民族。满语属于满-通古斯语系。二、从生活习俗上看,满族和汉族有明显的区别。现今的人总是用历史上满族的生活风俗来和今天的满族进行比较,说什么满族以前是有辫子的,而今天没有了,满族以前的服饰和今天的不一样,饮食...

  • 骆驼祥子是什么年代的

    骆驼祥子是什么年代的

    骆驼祥子,年代,,骆驼,满族,小杨家胡同,语言,在北京,西城,羊圈胡同,旗人,拉上,再买,二十年代末期《骆驼祥子》是二十年代末期。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189...

  • 世俗什么意思

    世俗什么意思

    汉语,是一个,世俗,风俗习惯,什么意思,世俗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ì sú,指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世间不知变通的、拘泥的习俗。俗人,普通人;流俗;庸俗。世俗一般和清高相对应,世俗就是喜欢人世间的红尘,留恋吃喝玩乐,爱凑热闹,有时还很势利眼,不太顾忌面子,不会有太伟大的表现或者很突出的品质,甚至很有小人的特点,整体上印象就是脱不了红尘中的凡事俗情。...

  • 250年前是什么朝代

    250年前是什么朝代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朝,封建王朝,年前,250年前是清朝。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统治者为爱新觉罗氏。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总计296年。清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清朝统治者统一蒙古诸部,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乾隆年间,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世界大国的格局最终确定。极盛时期的清朝,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乌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到太平...

  • 太极拳中的倒卷肱有什么实战意义?

    太极拳中的倒卷肱有什么实战意义?

    实战,有什么,脸部,脖子,可切,太极拳中的倒卷肱有什么实战意义?传统杨式太极拳倒卷肱实战的意义在于,对方出拳猛烈向己方打来,己方前出掌后迈步,前出掌接住对方手臂后,借对方劲己方后坐,关键在于还要把对方手臂往己方怀侧带,从而使得对方失重前冲,另一只手臂出掌,使得对方的脖子(横掌可切)或脸部往自己的掌上撞。...

  • 中秋节都有哪些习俗?

    中秋节都有哪些习俗?

    月饼,活动,民间,秋季,中国,中秋节,为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民间中秋节有吃月饼、赏月、赏桂花、猜灯谜等多种习俗。中秋节起源于中国,是东亚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中秋节不单单是华人的节庆,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日本、越南、朝鲜半岛等地的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中国...

  • 太极图中阴阳鱼的两个鱼眼各代表什么?

    太极图中阴阳鱼的两个鱼眼各代表什么?

    的是,太极,代表,图中,两个,请叙述你对太极图中阴阳鱼的两个鱼眼的理解黑色鱼的鱼眼代表的是真如藏,白色鱼的鱼眼代表的是客观规律....

  • 明天是什么节?按农家习俗,明天是一年一度的"鬼节",也就是祭

    明天是什么节?按农家习俗,明天是一年一度的"鬼节",也就是祭

    农家,民间,农历,知识,习俗,明天是什么节?按农家习俗,明天是一年一度的"鬼节",也就是祭祀祖宗的.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家乡也有这种习俗吗?是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五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节,民间旧称鬼节,七月半。相传那一天,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有主的回家去;没主的就到处游荡, 徘徊于任何人迹可到的地方找东西吃。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里以诵经作法等事举行“普度”以普遍超度孤魂,恐防它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